
教 学 案
课型 新授 课题 10孤独之旅 三年级 学科 语文 设计人 孙祥庚 审核人 授课人: 编号 日期
基本思路:教学目标:
学习重点:
1、体验成长的感受
2、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学习难点: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具准备:课件
1、作者简介:
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农村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小说《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
2、给加点字注音:
轩()嬉闹()凹地()雍()掺杂()
胆怯()撅()给予()觅食()撩逗()
3、解释下列词语:
厚实:嬉闹:
撩逗:茫然:
乖巧:驱除:
一落千丈:歇斯底里:
4、自读课文,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家道中落,随父放鸭(开端)→撑船赶鸭,初到(发展)→
芦苇荡中,经受考验(高潮)→与共成长(结局)
5、收集整理有关“磨难”的名人名言,并选择其中的一二则作简短的点评
总之,杜小康在一段孤独生活中终于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2、感受孤独情蕴
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很出色,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请找出几处,体会这样的描写对表现杜小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例:(1)“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天边”:写出芦苇的广袤,“绿色的浪潮”不仅可见其色,更可见其动感与生机,将景物写活了
(2)“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芦荡愈幽深繁茂愈反衬出小船的孤小,杜小康永远逃不走的感觉才愈真切
(三)走出孤独
有感情朗读与暴风雨搏斗的情节,体会杜小康的成长历程
总结:与暴风雨搏斗过程中,杜小康表现了成人般的勇气与坚强,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四)聆听孤独
讲述你所体验的孤独的情景和心理感受,并写下来在全班交流
课堂小结
成长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欢乐喜悦.也有悲哀烦恼,这就是生活,在我们的人生中,成长是永恒的主题祝愿我们同学们都能谱出一首健康的成长歌长成一棵坚强独立的大树
布置作业
请以“成熟”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拓展检测案
课内语段阅读
①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一个最恶劣的天气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课内探究
一、 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都希望有幸福和快乐的生活,可是生活总是丰富多彩的,有阳光,也会有风雨,有鲜花,也会有荆棘当孤独成为人生旅途上无法回避的生命状态时,我们应该怎样应对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曹文轩的《孤独之旅》,去体验少年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所经历的一段孤独生活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感受孤独
1、读一读:学生自由诵读,用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十环境十情节”的方式概括文章内容
这篇文章讲述了()在()的环境中经受(),逐渐()、()的故事
2、议一议:谈谈阅读课文的感受
讨论:课文告诉我们:
3、想一想:杜小康走过孤独的旅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二)品味孤独
1、体验心灵孤独
默读课文中有关杜小康的段落,找出文中有关杜小康成长过程的细节思考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杜小康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
提示:
出发时:
到达芦苇荡时:
安顿之后
时间久了:
那天雨后天晴:
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
1、“杜小康注定了要在这里接受磨难”,他都受了什么磨难?
2、找出第②段中的关键词语,说说它们表现了杜小康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3、小说结尾写道:“杜小康的一只脚板底,还在一滴一滴的流血,血滴在草上,滴在父亲的脚印里,也滴在跟在他们身后的那群鸭的羽毛上……”这是一种什么描写?如果把这节文字删掉有什么不好?
4、(1)在离家牧鸭的生活中,他的心理活动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而完成“孤独之旅”的?
(2)请找出文中体现“孤独”的词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3)文题“孤独之旅”,对杜小康这样的孩子来说,“孤独”的含义是什么?
5、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很出色,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请找出几处,体会这样的描写对表现杜小康成长有怎样的重要作用?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