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初二年级导学案1

-初二年级导学案1

-初二年级导学案

课题:沁园春 雪

课型:新授 执笔: 审核:语文组 时间:

小组: 姓名:

【学习重点】

正确朗读,读出感情并能流畅背诵正确默写。

掌握一些词中字词的注音及意义。

【学习难点】

正确朗读,读出感情并能流畅背诵正确默写。

掌握一些词中字词的注音及意义。。

【学习过程】

温故知新

默写《出师表》第1段

探究活动

(一)、亮标明确

同上

(二)独学

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文学常识

毛泽东同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导者,他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才能被世人所公认,他的文学才华也同样被世人所称道,尤其是他的诗词更是表现出了很高的文学修养。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了解诗词的一般常识

词,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2、整体感知 朗读诗歌 读准字音

给加点的字注音:

沁园春( )莽莽() 红装素裹( )

折腰( )略输( )稍逊( )

成吉思汗( ) 今朝( )分外妖娆( )

稍逊风骚 ( ) 数风流人物( )

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

红zhuāng素裹()顿失tāotāo()

江山多jiāo() 一代天jiāo()

3、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诵诗歌

2)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

3)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

4)“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5)“引”也是个领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

6)对于这样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这个词。应怎样理解这个词?

合作研讨: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在上阙,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又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谁是真正的英雄?

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并理解

四、课堂检测

1、指出下列各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

(1)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

(3)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4)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5)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2、给加黑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 惟余莽莽()

A.只有我 B.只剩 C.只有

(2) 惟余莽莽()

A.景色迷茫B.草木茂盛 C.无边无际

(3) 顿失滔滔()

A.立刻B.停顿 C.安顿

(4) 须晴日()

A.必须B.须要 C.等到

(5)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A.弯腰B.折服 C.鞠躬倾倒,这里是称颂、赞颂

(6)稍逊风骚()

A.文学才华B.妇女举止轻佻C.指“国风”《离骚》

3、《沁园春·雪》中评价历史人物的用意是()

A.批评他们武功有余,而文学才华不足。

B.歌颂他们武艺超群,劝戒他们要文武并重。

C.否定他们的英雄地位,同时指出他们事业上的不足。

D.肯定他们的历史贡献,同时委婉地指出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

4、下列关于《沁园春·雪》分析有错的一项是()

A.上阕对北国风光的描绘,表现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B.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而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信念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C.不论是上阕还是下阕,都把写景、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

D.这首词的上下阕各有一个领字,上阕是“望”,下阕是“惜”。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