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一曲菱歌敌万金(教师中心稿)

一曲菱歌敌万金(教师中心稿)

――再谈高考作文备战

每年高考前夕,高校的教授,中学的老师,著名作家,社会贤达,对考生的应试作文,如何博取阅卷老师的青睐,获得一个高分甚至满分,出谋划策、支招点拨的文章数不胜数,让考生眼花缭乱、目不暇结。而博取阅卷老师的青睐,取得他们的赏识,拿一个高分以至满分,所有的考生莫不有这种心愿、莫不有这种期望。

那么,考生到底应该如何应对考高作文呢?

我们且看唐代诗人朱庆馀写的名诗《闺意》: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乍读此诗,让人觉得真是一首描写洞房生活的艳情之作。但读《闺意》另题《近试上张水部》,让人方恍然大悟。原来朱庆馀,一个应试的举子,以新妇自比,以舅姑比主考官,以画眉比自己的诗文,以夫婿比当时颇有诗名的水部员外郎张籍。

张籍,字文昌,原籍吴郡(郡治今江苏苏州)人,少时侨寓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贞元十五年登进士第,授太常寺太祝。久之,迁秘书郎。韩愈荐为国子博士。历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故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

在唐代,科举考试也是需要走门子、托关系,进行感情投资,提前检验自己的诗文是否符合潮流,是否符合主考官的审美情趣的。于是,大家便把自己的诗文投给那些名人名士,听取其评价,接受其忠告,以决定自己的取舍与去从。而这就是温卷,即在考试之前先把自己的诗文送给某位名人,如果得到他的赏识,他就可以为你广为宣传,提高你的知名度。而到科举考试之时,中第的希望就会大许多。

而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即是巧妙地表达了一个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仕途命运的考试,探问张水部对自己诗作的态度、评价。而张籍亦很幽默,当即赋一同样明艳之诗《酬朱庆馀》:

越女新妆出镜心,

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是人间贵,

一曲菱歌抵万金。

张水部在诗中以越女比籍贯为越州(今浙江绍兴)的朱庆馀,以这位出自镜湖(今浙江镜湖)湖心的美女的歌喉抵得万金,夸赞了朱庆馀的诗文漂亮,以此打消了他入时无?的顾虑。

无独有偶。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求取功名的过程中,亦有相似的经历。

《古今诗话》中载:乐天初举,名未振,以歌诗投顾况。况戏之曰:长安物贵,居大不易。及读至《原上草》,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曰:有句如此,居亦何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诗人十六岁到长安赴试,拜访著名诗人顾况。顾况看到白居易三字,便诙谐幽默地说:长安物价正贵,恐怕白居不易!及披卷阅得《赋得离离原上草》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禁大为惊奇,拍案叫绝,马上改变语气,郑重地说:能写出如此的诗句,白居也易!从此,白居易诗名大振。

在下以为,朱庆馀与白居易的经历已经告诉我们,功夫应该下在平时中,功夫应该下在文章里,如果拥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与诗才,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取得他们的赏识,是自然而然的事。奖掖人才,喜欢好诗,毕竟是人之常情、世之常理,考生完全不必谦卑地再去问:深浅入时无?

如今的高考、如今的高考作文潜藏着当下社会的意志,尽管高考作文的题目,我们无法预知,但是,我们完全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当考场上接触到高考作文题目,迅速展开想象,进行快速发散思维,确定主题,理出思路,发挥个人的特长,突出自己的特点,就自己熟悉、喜欢的门类,诸如体育、音乐、绘画、历史、地理、哲学、时政、网络、文化、影视等等,锁定目标,展开说理论证、构思故事、表达思想,一切都如信手拈来,必然文思泉涌,文字飞扬,妙语连珠,妙文天成。

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当我们真正把自己的文章锻炼至绕指柔的程度,可以面对任何题目都能够应对自如,游刃有余的时候,一切谦卑、低微与忐忑都已不必要了。

所以,功夫在诗外,功夫于平时。

一年一度的高考距眼前时日尚多,但真正要练笔、要作文的时间却并不多了,提醒各位考生:

时不我待,马上行动,练笔作文,即时备战,调息运气,吊嗓子、练唱腔,为高考作文用心打造一曲敌万金的菱歌!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