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作文教学及研究故事系列之四十七
作文辅导任务引发的作文阶段特点的研究(中)高年级作文教学特点的研究
高年级作文教学有什么特点呢?
对高年级作文教学特点的思考,我主要是结合了教材中重点训练项目、大纲的要求以及肖君合的《论思维》中关于形象思维逻辑学的理论来思考的。
我又一次分针分析了全套小语教材从四年级下学期开始安排的重点训练项目,对照大纲的要求进行了研究。我发现:教材在安排中,从四年级下学期的后半段开始,安排了一个的重点训练项目是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怎么理解这个项目?我的看法是:除了学习一些技巧、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意识和习惯。把留心观察生活作为一种日常生活中的习惯来培养,促使学生不断地、独立地区运用学到的观察认识事物的方法去观察事物,获取和积累作文素材。
而且,到了高年级,大纲和教材安排了对事物进行思考、确立中心、谋划篇章结构等方面的要求,这样的要求,指导观察、集中观察就被指导思考而取代了。
肖君和在《论思维》的形象思维逻辑学中指出:作家进行创作的时候,要经历对一有材料的重新排列、组合、取舍、增补等一系列的形象加工,使头脑中形成关于事物的完整、鲜明的形象,然后,再写下来。他还谈到:人们观察事物留下的表象,一般是不够清晰、不够稳定的即使一件事情,人们观察以后,经过一段时间,其过程也会有一些遗忘、没看清楚,再加上不稳定的特征,写作之前,只有经历了重新的排列、组合、取舍、增补,才能在头脑中呈现出稳定、清晰、连续的心象。他把经过加工以后可以下来的头脑中的形象称之为心象。
我又想到了自己的作文教学经历:到了高年级的几年,我不是要求学生从自己的日记中选择材料来写作吗?日记,不就是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积累吗?对学生观察的指导,经历了中年级的事物外表观察训练,到了高年级,我不是主要在对获取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联想和想象的训练,促成学生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上做文章吗?课堂上,我们的指导如果在加工表象上下功夫,不就是构思吗?
于是,我归纳出了高年级的作文教学特点:日记作文。指导学生对观察到的材料进行本质的认识,从日记中选取材料,然后,课堂上,对选取的合适的材料进行加工(重新排列、组合、取舍、增补等),在这样的基础上,写出作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