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语法教学体系指《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简称《提要》),1988年秋季的中学语文课本中的语法知识,开始根据《提要》编写。旧语法教学体系指《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简称《暂拟》),它于1954~1988年(上半年)在中学课本中使用。值得注意:《提要》前中学语文课本中的语法系统并没有完全按照《暂拟》,《提要》后中学语文课本中的语法系统也不完全等于《提要》,特别是九年义务教材。因此,现在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及教研工作的老师头脑中的语法系统有《暂拟》的,有《提要》的,有非《暂拟》非《提要》的。这就难免给当前中学语法教学带来困难和混乱。这不利于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有感于此,笔者想把新旧教学语法体系的差异理出一个眉目,侧重讲清《提要》,供大家参考。
一、关于语法单位
语法单位不同。《暂拟》有词、词组、句子三级语法单位,《提要》有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五级语法单位。为什么要增加语素?因为词不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不是最小的语法单位,而语素才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法单位:增加语素符合汉语实际。为什么要增加句群?因为句子不是最大的语法单位,而句群才是。人们表达一个比较完整的意思要用几个句子。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提要》实施后一段时间的中学语文课本介绍了语素和句群,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不提语素和句群。这也许是出于精简内容降低要求的考虑,但也有不利于学生了解语法知识框架与概貌等弊端。
二、关于词
1.词类划分标准不同。《暂拟》用词汇语法标准,两样同等重要;《提要》主要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兼顾语汇意义。《提要》的功能标准优越些。如喜欢与欢喜,语汇意义差不多,显然不能根据语汇意义划分词类,但可根据功能标准划分:喜欢能带宾语是动词,欢喜不能带宾语是形容词。
2.对拟声词处理不同。《暂拟》因为拟声词常作定语、状语,将其归为形容词;《提要》将拟声词单独作为虚词的一个小类。由于对拟声词的处理不同,《暂拟》与《提要》对词类划分的结果也不同:《暂拟》分为名、动、形、数、量、代及副、介、连、助、叹11类,《提要》分为12类,在虚词类增加了拟声词。《暂拟》将拟声看作形容词显然忽视了二者的区别:拟声词不受副词修饰,形容词受副词修饰。
3.对附类处理不同。《暂拟》在名词、动词中设附类,如方位名词、时间名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判断动词。《提要》未设附类,直接将这些词分别作名词、动词的小类,但仍保留时间名词、方位名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等名称。
4.对名物化处理不同。《暂拟》有动词、形容词名物化的提法,认为某些动词、形容词作主语、宾语时失去动词、形容词部分特点,获得名词部分特点等现象是其名物化;如分析是必要的,他喜欢清静,他的到来使大家很高兴,狐狸的狡猾是很出名的等加点的词是动词或形容词的名物化。《提要》无名物化说法,认为它们作主语、宾语或带上定语作主语、宾语时本身词性不变,但与所带定语组成的短语是名词短语。如上例中的分析清静是动词或形容词作主语或宾语,它们具有这种功能,不必看作名物化;他的到来狐狸的狡猾是名词短语,但加点的词仍是动词或形容词,本身词性不变。是动词或形容词,本身词性不变。
5.对的地处理不同。《暂拟》主张分清的地;《提要》提倡不分,但不作硬性规定。《提要》认为:①的地作为助词只有语法意义,没有语汇意义,无区别语汇意义的作用,可以不分;②过去不分,也能表达清楚;③可解决教学难点:分的地涉及定语、状语,初学者掌握这些知识较难。所以主张不分。不作硬性规定是考虑到现在的使用情况:现在很多文章分的地。
6.对着、了、过处理不同。《暂拟》把它们叫时态助词,《提要》叫动态助词。这些词主要表现动态而不是时态。
7.对语法特点处理不同。《暂拟》讲词类时讲语法特点,《提要》不讲。不讲是因为:讲语法特点难度大,负担重,不利于中学语文教学,不符合教学实际:一方面,学生一般不会出现不桌子等语法错误:另一方面,语法特点讲多了学生难以接受。
8.关于词的构成提法不同、分类结果不同。《暂拟》认为词由词素构成,《提要》认为词由语素构成。词素和语素不仅是叫法不同,而且有本质区别:①词素是构词成分,词素从词中分析出来,以词的存在为前提,有些词与短语界限不清,难以确定它的构成成分是词素还是词。②语素不以词的存在为前提,它可以单独成词,也可以互相组合成词,还可以组合成成语和其他固定短语。而说成语和固定短语是由词素构成则不合适。因此用语素比用词素科学。《暂拟》将合成词分为不含辅助成分的和含辅助成分的两大类,又将不含辅助成分的分为联合、偏正、其他三小类;《提要》将合成词分为并列、偏正、支配、补充、陈述、附加、重叠、名量八种,与短语结构类型大体一致。
三、关于短语
1.词组与短语的定义不同、范围不同。《暂拟》对词组定义为:实词和实词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作句子里的一个成分的,叫作词组。根据这个定义,词组只指实词与实词的组合(《暂拟》把实词与虚词的组合叫结构,如介词结构),且必须作句子里的一个成分,范围太窄而又不符合汉语实际,因为很多句子只由一个词组构成,这时的词组并不作句子里的一个成分。《提要》对短语定义为:短语,也称词组,是由词组成的。根据这个定义,短语的范围宽且符合汉语实际:既指实词与实词的组合,又指实词与虚词的组合,能作句子成分,也能作句子(带上语调)。可见,短语与词组不仅叫法不同,而且内涵差异很大,短语比词组科学。而之所以说短语也称词组,主要是考虑新旧衔接的问题。
2.对短语(词组)的地位认识不同。《暂拟》不重视词组,认为它只作句子成分且只让无中心词的主谓、联合词组作句子成分。《提要》重视短语,认为:①短语不仅可作句子成分,而且带上语调能独立成句;②句子的构成材料大部分是短语;③短语的内部结构几乎包含了汉语里所有的语法关系(主谓、动宾等)和语法手段(语序、虚词等),学习汉语组合规律,可以以短语为核心,因为短语的内部结构下与合成词、上与句子的内部结构大体一致。
3.划分标准不同。《暂拟》对词组划分用结构关系标准,着眼于内部语法关系。《提要》对短语划分大类用功能标准,着眼于短语的整体功能;小类用结构成分标准。《提要》的标准优越些。如:认真学习语法,用功能标准是动词短语,用结构关系标准则可以是偏正词组,也可以是动宾词组;再如实事求是等固定短语,难以用结构关系标准划分。
4.划分结果不同。《暂拟》按结构关系标准,分为五种词组:联合词组、偏正词组、动宾词组、主谓词组、固定词组;三种结构:介词结构、方位结构、的字结构。《提要》用功能标准分为名词短语、动词短评、形容词短语、主谓短语、介宾短语、固定短语等,再用结构成分标准分为若干小类,如名+名、动+宾
《暂拟》的固定词组与《提要》的固定短语内涵范围不一样:固定词组只指成语和专名;固定短语既指成语、专名,又指结构对称的习惯语(如:你一言我一语)和四字熟语(如:七嘴八舌)。《暂拟》中的字结构是与主谓、动宾等并列的一个大类,《提要》中的字短语是名词短语中的一个小类:其内涵范围也不同。
九年义务教材为了降低难度,只要求掌握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补充短语、主谓短语,其他未提。我认为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因为当它们作句子成分时,可让学生将其看作名词、动词、形容词;还应该让学生了解介宾短语,因为它常作状语和补语,学生要经常分析运用。使用这些称呼显然比用其他称呼方便。
5.对短语(词组)的功能认识不同。如前所述,《暂拟》认为词组只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独立成句;甚至理论上承认其可充当句子成分实际分析则不能一以贯之。因为它用中心词分析法,分析成分要到词,不这样其体系就站不住脚。但是,这会导致句子分析的结果语意不通。如:于福的老婆是小芹的娘,只保留中心词老婆是娘显然讲不通。还是让整个短语作句子成分才行。《提要》对短语的功能给予足够重视,让所有短语充当句子成分,这就避免了《暂拟》的以上弊端。
6.对短语(词组)成分处理不同。《暂拟》只讲句子成分,不讲词组成分,因为它认为词组不能独立成句,无成分可言;再说,它划分词组用结构关系标准而不是结构成分标准。《提要》既讲句子成分,也讲短语成分;并认为除附属成分外,句子成分与短语成分是一致的,因而还主张成分主要在短语里讲,以了解短语成分为基础,进而了解句子成分。《提要》后的新课本(包括义务教材)既讲短语成分,也讲句子成分。这既照顾了教学《暂拟》的习惯,也便于学生巩固成分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