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几个值得注意的倾向_语文论文

几个值得注意的倾向_语文论文

一、注重求异,忽视求同

课堂教学中注重求同是对传统的考试的一种应对。机械式的记忆、模式化的学习,的确抹杀了许多学生的创造力。原本充满创造性的造句练习被一统的范句统率得毫无情趣。于是,在作业中、试卷中的好像的造句是完全一样的妹妹的脸蛋好像圆圆的苹果。我们在惊叹如此高的正确率的同时,更多的是为学生变成考试的机器而悲哀。在这样的教育机制驱使下的学生的思维是单向的,与创造是无缘的,求异是不可能的。

而目前的课堂,有的正走向另一个极端。例如,《捞铁牛》一课,有位教师在讲到怀丙和尚用两船泥沙捞铁牛这一环节时,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除了这个办法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学生的办法真是五花八门:1.用许多人来拉;2.用起重机来吊;3.用直升飞机来吊;4.把铁牛切碎后再捞教师一一给予肯定。在当时的情况下,到底哪种方法可行?教师没有总结,细细想想,这样的求异训练没有落到实处。

思维有两个翅膀,一是求同,二是求异。二者缺一,思维就不能起飞。求同,就是发现规律,认识事物共性;求异,就是发现特点,认识事物的个性。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转化,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有所创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求异思维,但也不能忽视求同能力的培养,求同存异,方能使学生思维的双翼丰满。

二、体现自主,不等于自能

自主是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关键词。我们必须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打破过去教师满堂灌、学生全堂听的教学习惯,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探索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造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气氛,对学生应该多一点信任、多一些宽容,要把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语文课堂要推崇真实,允许实话实说;鼓励争议,允许自我表现;倡导创新,允许挑战权威;激发想象,允许异想天开。

然而,自主不等于自能,不等于自会,也不等于不要教师的教。有的课堂学生自主有余,有些自流,最后学生却不能自会;有的完全上成自习课,学生似乎成为学习的主人,一课下来,却收效甚微。有位著名学者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人有的时候不是没有民主,而是不会、不要民主。目前的课堂也是一样,许多学生还不能自主,不会自主,于是他们不会珍惜老师给予的自主学习的时间,更多的在盲目的哄动中浪费了时光。

其实,思维从禁锢的囚笼中解放出来就是自由。我们尊重学生的自主,前提是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和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与形成。

三、彰显个性,抹杀共性

共性寓于个性是一条具有普遍性的规律。然而,多年来,我们总是过多地强调了共性,在某些方面,甚至完全用从其他学科中抽象出来的共性取代语文学科的个性,用一样的模式统治课堂,导致了教学效率的低下。

其实,我们的学生是有着独特个性,具有鲜活生命活力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真情实感,有着自己判断是非的能力,有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有着自己的成长的背景,有着自己独特判断需要与能力。我们不能容忍有些教师扼杀个性的专制型的课堂行为,否则,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更谈不上创新与创造。我们的教师已充分意识并重视在课堂中保护、培养、张扬学生的个性。就拿语文课堂中的朗读教学来说,在课堂中,我们充耳听到的是这样的话: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最好能读出自己的感受。老师最喜欢有特色的朗读。于是,课堂中的齐读变少了,老师的范读不见了,对朗读的指导也不用了,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个体的个性化的朗读。因为教师害怕齐读会压制学生的个性,害怕指导会造成定势,害怕范读会阻碍学生的创新。

其实,朗读是有技巧的,对文章的理解深了,感情就能把握了。老师到位的范读与指导对学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至于齐读与个别读就如同合唱与独唱一样,各有自己的长处,关键是看题材的特点,决不能一概而论。

四、热衷客串,不见引导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教要致力于导。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使命就在于恰到好处地指导、启发学生由无知到有知,由茫然困惑到豁然开朗,循序渐进地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当然,这种主导不是强制执行,也不是硬性灌输。钱梦龙先生提出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三主教学思想,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被普遍运用,并发展为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提高学生素质为主线的三主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充分重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渐渐被逐出教学舞台。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教师在课堂中到底扮演怎样的角色?许多老师对此没有正确的认识。平时luō@①嗦惯了的教师认识到教师应该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感悟,于是不敢过多地讲话,惟恐占据学生的时间;不敢评论,惟恐压制学生的个性,所以许多教师只是充当点将官的角色,在课堂中我们能听到的更多的就是你说你说你说最出色的课堂角色也只是较到位的客串者。

课堂上,教师到底干什么?当学生不会学时,教师要指导他们会学;当学生遇到疑难时,教师要引导他们去想;当学生的思路狭窄时,教师要启发他们拓宽;当学生迷途时,教师要把他们引上正路;当学生无路可走时,教师要引导他们铺路架桥;当学生山穷水复疑无路时,教师要引导他们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为口加罗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