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在鉴赏性阅读中超越文本

在鉴赏性阅读中超越文本

我上《鸟的天堂》一课时,有一个教学片段印象特别深:

师:同学们,刚才读书时,你们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

生:课文中说:那翠绿的颜色在颤动。我不明白新的生命

在颤动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

师;哪位同学来谈谈你的理解?

生;作者是在黄昏时候到那儿去的,这时候,小鸟都回窝了,躲在大榕树上,只是偶尔扑扑翅膀。当小鸟扑翅膀时,绿叶就晃动起来。可是绿叶太多了,课文中说是不留一点缝隙,所以作者看不见躲在树上的小鸟,但是他却感受到了生命在颤动。

师:你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很会读书。还有别的见解吗?

生;课文中说榕树正值茂盛时期,好像把它啊的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说明这是一株富有活力的大树,作者从它的每一片绿叶上感受到了这种勃勃生机,所以说是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联系上下文来谈自己的理解,真不错!

生:也许当时吹过一阵微风,这些充满活力的绿叶在风中你挤我,我挤你,不停地摇动,才让作者产生了每一片叶子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的感受。

一个问题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一个个有创见的想法不断迸发,学生阅读的多元感受,实在令我震惊。不管他们的回答是否符合教材的要求,是否符合当时的真实情况,但是他们这种敢于超越教材和教师的思维方法,让我们为之喝彩。我想这其实是在鉴赏性阅读中超越文本。 鉴赏性阅读指为获得审美愉悦而进行的阅读,以文学作品为对象,通过涵泳、体味、想象、联想,身临其境,产生共鸣,达到认识社会、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的目的。现行教材的课文大都是文质兼美的精品,其深邃的蕴意,常使文章言已尽而意无穷。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爱学生生命的发展,宏扬学生灵性,尽量为学生创设放飞灵性翅膀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进行阅读的再创造。学生个人思维品质、价值取向、情绪体验等存在差异。因此,对同一篇课文,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和反映,就会产生出超文本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应拘泥于统一认识,而应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要以指导者、帮助者、服务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以学习主人的身份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你就会欣赏到许多灵性的火花。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