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漫话清高》创新教案

《漫话清高》创新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清高

的内涵及历史上的清高人物。

2.思考清高

的当代意义。

3.学习随笔的写法。

学习重点:

1.了解清高

的内涵。

2.当代人如何面对清高。

预习要求:

1、

音:勾当(goudang)

颍(ying)水

孤僻(pi)怪癖(pi)

禅(shan)2、

意:用世:出任官职

扬弃:保留和抛弃

3、

查询、了解文中出现的历史人物。

教具安排:PPT文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自我介绍:年纪较青,水平不高清高

请学生为清高定义(学生一般无法准确表达)

让学生自由举例:古今中外清高之人(可以板书出来)

二、自读课文:

解决所举人物是否算清高(PPT投影课题)

要求:三到(口到:念出声音来

手到:划出关键词、句来

心到:理解文章)

三问((PPT投影)

1、那些人物可以称为清高?

2、李白为什么不能算清高?

3、现代社会还要不要清高?

三、检查预习:

1、PPT投影预习题1、2。

2、学生交流预习题3,了解文中出现的历史人物。

(PPT投影补充林和靖的梅妻鹤子及《园中山梅》、倪云林《渔庄秋隐》图、李白的坎坷仕途、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

四、研读课文:

1、解决问题1

1)PPT投影文中所有人物

2)学生讨论归纳出清高人士(许、陶、林、倪)

3)讨论么诸葛、汲、苏、魏、颜、史等不能算清高?(富贵)

4)讨论陶、林、倪符合清高的什么条件?(才艺突出)

2、解决问题2

1)PPT投影再次显示李白的坎坷仕途

2)学生齐读课文第6节

3)讨论李白不能称为清高样板的原因(用世之心过于急切)

4)讨论孟浩然也不能被称为清高样板的原因

(除了清高标准的模糊,应该联系《临》诗强调孟浩然用世之心极为明显)

3、学生归纳清高的标准(PPT投影)

不富不贵、才艺突出、不想做官

4、对照标准,讨论学生课前举例的人物是否算清高。

5、讨论清高的褒贬义。(可让学生华夏集了解清高在现代汉语中的解释:品德高尚、不同流合污)

6、学生讨论在现代社会我们还要不要清高(可以组织辩论)

7、齐读课文第8节,了解作者的观点。(联系社会生活举例:穷人清高保持心理平衡;富贵之人清高就不会为富不仁。)

8、联系《拿来主义》讨论现代社会对清高等古文化甚至外来文化的扬弃批评性吸收。(举例:纱窗的功用)

五、课内阅读:

王彬彬《清高》、顾玉《也谈清高》

六、迁移练习:

根据课内阅读的两则文章,完成语言表达题(照下句的句法、修辞仿写2句):

清高不是高傲于云端的白鹤,而是山崖间孤寂生长的青松。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