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案(八年级下)一、学习目标1、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提倡人们在生活中应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2、 理解文章的说理方法。3、 学习议论文严谨的思路,紧密的结构。二、教学设想1、 整体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 把握文章严谨的结构。3、 准确理解灵魂的内涵。4、 课前了解并搜集一些感动自己的人或事。三、教学时间一课时。四、教学流程(一) 交流预习情况。1、 芦苇(lú) 平庸(yōng) 赫赫(hè) 携(xié)嘈杂(cáo) 沐浴(mÙyÙ) 缅怀(miǎn) 萎缩(wěi)2、 平庸:寻常而不突出;平凡卑鄙:(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无足轻重:无关紧要。显赫:(权势、名声等)盛大。贤哲:贤明的人。缅怀:追想(以往的事迹)。(二) 导课:1、 让学生谈谈感动自己灵魂深处的一些人或事,自然引出课题人的高贵在于灵魂。2、 作者简介: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出版各类著作二十多种,其中《人与永恒》、《守望的距离》、《妞妞一个父亲的杂记》《尼采在世界的转折点上》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是当代具有号召力的学者、作家。(三) 整体感知:1、 自由读课文、思考:(1)文章提出怎样的观点?(2)理出文章的思路。2、 学生讨论交流:这是一篇谈人的精神追求的哲理性议论文。文章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文章的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第二部分(第2、3段):列举事例证明一切贤哲都十分珍惜内在的精神生活。第三部分(第4、5段):以普通少女为例,说明平庸的人也常常有着纯正的追求。第四部分(第6段):表达期望祝愿人们保持着纯正的追求。(四) 精读课文,理解文章的说理方法。1、 默读课文,思考:文章如何将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增强文章的说服力的?2、 学生讨论、交流:(1) 第二段,举例阿基米德和第欧根尼进行说理。两个例子的角度又各有侧重,一是生命将被别人夺取的时候,一是在地位显赫的人物要提供帮助的时候,这样就丰富地展示了贤哲们灵魂的内涵。精要的议论揭示了所举事例蕴涵的道理:在这些有着丰富内在世界的伟人面前,无论是夺取生命的屠刀,还是至高无上的亚力山大大帝,都是那么无足轻重,不屑一顾;在这些有着高贵灵魂的伟人眼中,肉身和身外的一切又是那么的毫无价值。(2) 第三段举一位作家的例子进行论证。它不是单纯的举例,而是把举例和引用紧密相结合。既以王尔德本身的行为为例,又以他的名言为据。侧重阐述献身于文选艺术的人,总是把它们看做寄托自己灵魂的所在。(3) 第五段先叙说一个少女在车厢中专心读书的例子。3、 总结:文章举例注意选取事例的典型有力,注意事例的角度各有侧重,事例的叙述突出重点,并且运用简要的分析,将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五) 合作探究,能力迁移。1、 学完课文,你觉得一个人灵魂的高贵体现在那里?假如把高贵改为高尚,好不好?讨论交流:一个人灵魂的高贵体现在:A 有思想B有丰富的精神财富,C有一种纯正的追求。把高贵改为高尚不好。因为高尚一般指人的道德水平或趣味高尚,而本文内容主要不是提倡一个人要有高尚的道德水平或较高的审美趣味,高贵虽然也指人的品质,但说人的高贵,又不限于品质这一个方面,本文的高贵主要强调的是人要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2、 说说你在平时的生活中发现过的动人的光彩。(引得学生理解动人的光彩即能够坚守住自己的灵魂。比如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思想,在物质的竞争中享有丰富的精神追求等。)六、总结全文,拓展练习。1、 文章运用举例,引用等说理方法,说明了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的道理,提倡人们在生活中应该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猜你喜欢《师说》同步练习 12-17《师说》教学设计 12-17《师说》教学设计2 12-17《师说》教案8 12-17《师说》教案9 12-17《荀子劝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2-17苏教版《六月我们看海去》教案2 12-17《六月,我们看海去》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12-17《奥德赛》(节选)教案及练习 12-17落日与英雄之美─论《西地平线上》文本研习的两个层面 12-17热门预览练习1教案 12-18作文训练《用墨如泼与惜墨如金》教案 12-18识字8教案 12-18蚕姑娘教案 12-18《奥德赛》(节选)教案及练习 12-17张洁《我的四季》原文阅读 12-18《西地平线上》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12-18《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实录3 12-18《师说》学案5 12-18《相信未来》教案2 12-17欢迎使用华夏集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