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2008,北京》教学反思:透过文章明亮的眼睛

《2008,北京》教学反思:透过文章明亮的眼睛

蓝色百合

《2008,北京》讲述了申奥成功的喜讯传来,天安门广场上首都人民尽情欢庆的壮观场面。备课的时候,我抓住了沸腾这个词,透过这闪烁着激动、喜悦之光的眼睛,引导着孩子们深入地体会,那包含在字里行间的人们自豪之情。

一、 创设情境,感受沸腾。

2001年7月13日晚上,那是个令人难忘的时刻。如何把孩子们带入时光隧道,让他们真切地感受什么是沸腾呢?

我们先由水讲起,我请学生说说生活中在哪里见过沸腾的景象?当时的情景是怎样的?(学生很自然地想起了开水翻滚的样子)。这是我相机引导:水花不停地翻滚,水蒸气的力量把壶盖不断地顶起来再顶起来。那人群沸腾是怎样呢?

这时候我讲述了亲身的经历,以我自己的感受拉近那一时刻与学生的距离:孩子们,2001年7月13日晚上,中国大地上可以说是万人空巷。人们都去哪儿了?都在家里电视机前面守着呢!魏老师、和你们的爸爸、妈妈,很多很多人端端正正坐在电视机前面,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机。当时,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走上了宣讲台,拿出了一个信封,开始读起来:

好,孩子们,现在你们就是当时的魏老师,或者是你的爸爸妈妈,魏老师现在来当萨马兰奇。同学们听我宣布,世界听我宣布:

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是

说到这,我突然停了下来,小声地说:这时候啊,对,所有的人都像你们一样,紧张得连大气都不敢出了。

听: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是我又停顿了一下,然后非常有力量地说出了:北京!两个字。

这时候,全班的孩子竟然不约而同地发出了热烈的欢呼声,教室里,沸腾了!

孩子们体会到了当时场面的紧张、体会到了由我国申办的快乐,体会到了那是一种光荣与梦想。在这种情绪中,再读一二自然段,孩子们读得激情饱满、神采飞扬。

二、抓住词语,品读沸腾。

第三自然段中,妙词连连,勾画出了欢腾的画面。在孩子们自由读的基础上,我请学生们谈谈从哪些词里能够感受到沸腾。孩子们纷纷发言:人山人海、四面八方、像潮水一样涌来写出了人数之众,写出了人群蔚为壮观的情景;欢呼着、跳跃着、一次又一次、抛向勾画出了人们欢欣雀跃着,好像是不管多少次抛起鲜花,都不足以表达自己喜悦的劲头;不知疲倦的飞奔多么传神,奔走相告,没有人觉得累。长龙舞、锣鼓敲、礼花放真是欢乐的海洋!

畅所欲言后,我请孩子们再次练读,尤其要读出刚刚自己从词语中体会到的情感。齐读的时候,我感觉,教室里也成了欢乐的海洋。

之后又进行了引读背诵,不少孩子当堂完成了背诵任务,而且做到了声情并茂。

三、畅想奥运,沸腾心灵。

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2008,北京!这里面,都有哪些心里话呢?我和学生们一起参看着插图,一起想象,请孩子们谈谈他们此刻的心声。

有的学生说:希腊雅典奥运会上,我们得了32块金牌。2008年奥运会,我们要赢得的更多金牌!

有的学生说:我国以前在奥运会上,曾经得过第三名、第二名,这一次,我们要往第一名的目标上努力!

有的学生说:奥运会的口号是:更快、更高、更强!我们一定会做到的!

有的学生说:我国举办的这一届奥运会,一定会非常成功,全世界的人都会觉得我们中国人了不起!

孩子们的话感染了我,我由衷地说:2008年,在中国,在北京,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运动员,不分民族、不分肤色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站在同一个评分标准上,进行公平的竞争,实力的较量。这是体育的盛会,更是民族精神的盛会!我们每一个人都会为这一天而努力,会为向世界展示真正的中国形象而努力!

我们一起努力,加油!

这时,我们又一次读起全文,透过文章澄澈的眼睛,我们和作者一样,胸膛中沸腾了一颗火热的中国心!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