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丁玲:
1936年11月,女作家丁玲逃脱了国民党的囚禁,辗转到陕北,毛泽东十分欢迎她的到来,关切地问他:现在打算做什么?丁玲答:想当红军。毛泽东高兴地说:好啊!还赶得上,最近可能还有一仗,跟着杨尚昆他们的前方总政治部上前方吧。丁玲到前方不久,就收到了毛泽东为欢迎她而写的词:《临江仙给丁玲同志》全词写道: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会,招待出牢人。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丁玲收到这首词,兴奋不己,决心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
礼待知识分子:
毛泽东对知识分于十分器重,在新中国成立后,他就说:现在叫技术革命,文化革命,革愚蠢无知的命。没有知识分子是不行的,单求老粗是不行的。中国应该有大批的知识分子。1955年1月14日,毛泽东请李四光、钱三强给中央领导同志讲课,他说:今天,我们这些人当小学生,就原子能有关问题,请你们来上一课。1964年2月6日,毛泽东又请李四光、竺可恢、钱学森到他的住所谈科学。几位科学家坐在他的床边,和他共谈天文、地质、尖端科学,一谈就是三四个小时,如同坐在自己的家里。
半字之师:
1959年,毛泽东回故乡韶山,此时已是他离别家多的三十二年了。三十二年,岁月峥嵘,天翻地覆慨而慷。他深有所感地写了《七律到韶山》。完稿后,他虚心地向身边的工作人员梅白请教。梅白看到诗的首句为别梦依稀哭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使建议将其中的哭改为咒。这一改,诗意较前更为深刻,气势也更宏大。毛泽东连声称赞:改得好,改得好!哭改为咒,就宇而言,只改了哭的一半,故毛泽东风趣地称梅白为半字之师。
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故乡。六月的韶山,己是一片夏日风光。他特意邀请他读私塾时的老师毛禹珠先生一起用餐。当年师生,今非昔比。毛禹珠自感不胜荣幸。席间,毛泽东亲自为毛禹珠敬酒,毛禹珠十分感激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笑盈盈地回道:敬老尊贤,应该应该。